跳到主要内容

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风险:从过去中学到改变未来

摘要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至少有5-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范围的上限可能是最准确的估计。几乎完全一致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自杀的是年轻、男性、白人、未婚、病前功能良好、精神病后抑郁、有药物滥用史和自杀企图。绝望、社会孤立、住院、高水平病前功能后的健康恶化、最近的丧失或排斥、有限的外部支持以及家庭压力或不稳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担心精神进一步恶化,他们要么过度依赖治疗,要么对治疗失去信心。据报道,对疾病的认识是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主要问题,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对疾病的了解并不会增加自杀风险。保护因素在评估自杀风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应该仔细评估。神经生物学的观点为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毁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可能提高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准确性。虽然对危险因素有普遍的共识,但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仍缺乏对危险患者的准确认识和早期识别。更好的知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实施预防措施。

这篇综述论文是精神分裂症自杀领域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位专家就这个问题的一个具体方面提供了一篇短文。这是首次尝试提出一份共识报告,并制定一套指导方针,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一、背景

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仍然高得惊人。最近出现了一项全面的分析[1],许多意见领袖已经参与了书籍、论文和会议的开发,以了解和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1]。本文就是这样一种努力。它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许多方面的审查,并试图制定和分享指导方针,预防精神分裂症自杀。

1977年,迈尔斯[2回顾了34项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研究,估计有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随访研究估计,10-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这是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然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估计,4.9%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一生中自杀[4]。这一比例让许多研究人员感到惊讶,因为它比之前认为的要低。无论如何,这仍然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高发病率。Inskip等。[5对情感障碍、酗酒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进行了荟萃分析,估计情感障碍患者的终身自杀风险为6%,酒精依赖患者为7%,精神分裂症患者为4%,这一估计与Palmer的估计一致。因此,他们的结论是,一生中10%或更多的自杀风险似乎太高了,尽管Meltzer [6)不同意。在一次自杀未遂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死亡率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可能高达1% [78]。Pompili等。[9]查阅了有关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杀的文献,发现首次住院后随访1至26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为6.8%。

哈里斯和巴拉克拉夫[10]在他们的荟萃分析中纳入了28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8倍以上[SMR = 8.45, CI = 7.98-8.95]。布朗(11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自然原因(如呼吸系统疾病)和非自然原因(事故、自杀和他杀)造成的过量死亡有关。自杀占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总数的12%,占所有超额死亡总数的28%。根据Brown的研究,初次发病或疾病早期患者的超额死亡率最高,这表明疾病早期的自杀率很高。丹麦的研究评估了连续国家队列的标准死亡率(SMR),表明丹麦首发精神分裂症的SMR可能正在上升[12]和慢性精神分裂症[13]。与此同时,其他数据表明,在精神分裂症的整个过程中,自杀风险可能会升高。最近一项对芬兰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2个月内自杀的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自杀者年龄在45岁以上。14]。尽管在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策略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自杀人数仍未改变[15],尽管Nordentoft等人[16研究表明,丹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有所下降,这与普通人群自杀率的下降是一致的。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杀未遂往往会导致较晚时间的自杀死亡;大约20-40%的患者确实有过自杀企图[17- - - - - -19]。

许多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相关的因素已经被确定,但迄今为止,试图识别高危患者的尝试产生了太多的假阳性结果,无法在临床上发挥作用[3.]。然而,识别风险因素是预测和预防自杀的主要策略。这篇综述是基于对国际文献的系统检索,以及在该领域致力于研究的学者的经验。这一领域的意见领袖同意就这一问题的具体方面提供一份最新情况的摘要。因此,这篇论文代表了首次尝试将研究人员的努力结合到精神分裂症的自杀中,以提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材料与方法

我们进行了仔细的MedLine、摘录医学和PsycLit搜索,以确定1966-2006年期间的英文论文和书籍章节。我们还进行了1966年之前的索引Medicus和摘录Medicus搜索。搜索词为“自杀*”(包括自杀、自杀倾向、自杀倾向及其他与自杀有关的词)、“准自杀*”、“精神分裂症*”、“住院或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每个术语还使用MeSH方法(医学主题标题)与其他术语进行交叉引用。使用相同的数据库和方法,我们还将上述术语与“神经认知”或“神经认知”,“神经阻滞剂或抗精神病药物”等关键词进行交叉引用(检查所有属于神经阻滞剂或抗精神病药物类别的术语)。

通过这种方式,所有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文献都得到了仔细的审查。通过审查选定的文章,我们确定了一些感兴趣的特定领域。资料来源还包括作者的原始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数据。作者在一些与本文目的相关的关键主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3结果

1.风险因素

几乎完全一致的观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可能自杀的是年轻、男性、白人、未婚、病前功能良好、精神病后抑郁、有药物滥用史和自杀企图。绝望、社会孤立、住院治疗、健康状况恶化并伴有高水平的病前功能、最近的丧失或排斥、有限的外部支持以及家庭压力或不稳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患者通常担心精神进一步恶化,他们表现出过度依赖治疗或对治疗失去信心。据报道,意识到这种疾病是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保护性因素在评估自杀风险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仔细评估。尽管对这些因素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但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仍然缺乏适当的知识,因此,对处于危险中的患者的早期识别。

Fenton等。[20.]和Fenton [21]将高风险患者描述为一名年轻男性,具有良好的青少年功能和高抱负,首次住院的年龄较晚,智商较高,患有偏执型或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保留抽象思维能力,可能痛苦地意识到病情恶化对其抱负和生活轨迹的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总结在图中1和表1

图1
图1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综述。

表1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自杀危险因素(根据[9]修改)

阳性症状通常较少被列入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然而,一些研究发现,疾病的活跃期和加重期以及精神病症状的存在[1422- - - - - -24],以及偏执妄想和思维障碍[2526],与高自杀风险有关。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亚型的患者也更容易自杀[2720.]。指挥幻觉导致的自杀虽然罕见,但在文献中也有报道[28]。凯利等人[29报告说,与其他死亡方式相比,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思想或思想插入的控制能力较差,联想松散,想法逃跑。

最近一项关于精神分裂症和自杀风险因素的系统综述[30.]确定了29项相关研究和7个可靠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抑郁症(OR = 3.03, 95%CI = 2.06-4.46)、既往自杀企图(OR = 4.09, 95%CI = 2.79-6.01)、药物滥用(OR = 3.21, 95%CI = 1.99-5.17)、躁动或运动不安(OR = 2.61, 95%CI = 1.54-4.41)、精神解体恐惧(OR = 12.1, 95%CI = 1.89-81.3)、治疗依从性差(OR = 3.75, 95%CI = 2.20-6.37)和近期损失(OR = 4.03, 95%CI = 1.37-11.8)。自杀风险的降低与幻觉有关(OR = 0.50, 95%CI = 0.35-0.71)。作者认为,命令幻觉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但它增加了那些已经有自杀倾向的人的自杀风险。总的来说,自杀与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关系不大,而与情感症状、躁动和意识到疾病正在影响精神功能的关系更大。

神经生物学的观点为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毁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筛查项目提供了基础,而不是使用通常作为临床评估一部分的风险因素。脑脊液中5-羟吲哚乙酸(5-HIAA)的低浓度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Cooper等人[31]测量了30名无药物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的5-HIAA,并对这些患者进行了11年的随访。10名患者在随访期间有自杀企图。自杀未遂者在初始评估时脑脊液5-HIAA浓度明显低于非自杀未遂者。这些发现为血清素功能与自杀之间的联系提供了证据,并表明具有血清素作用的药物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已知受5-羟色胺能控制的激素,如催乳素(PRL),可以在刺激或抑制5-羟色胺能(5-HT)受体后在外周血中测量。芬氟拉明(FE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血清素探针。在人类中,口服d -芬氟拉明(D-FEN)可导致血浆PRL水平升高,这被认为是血清素能功能的高度特异性测试[32]。有研究表明,对D-FEN反应的PRL分泌减弱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33]。这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因为这项技术给出了血清素能功能的具体指示,它可以与新的神经成像范式(如PET和SPECT)相结合,提供体内血清素能功能的图像。34- - - - - -37]。

Plocka-Lewandowska等。[37[j]发现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之间存在关联,提示过度活跃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关联。Jones等人。[39[]发现,在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DST的不抑制与自杀行为有关,而DST的不抑制区分了自杀未遂者和非自杀未遂者。有报道称,快速眼动睡眠异常和DST结果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之间存在关联[3839]。Keshavan等。[38发现那些表现出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速眼动活动和快速眼动时间都有所增加。Lewis等。[40]反驳了这些发现,并报告说,在他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总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与自杀行为有关。这些作者认为,由于血清素能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素能功能的降低可以解释其他作者观察到的自杀行为与快速眼动时间/活动之间的联系。Hinse-Selch等。[41研究了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发现在没有氯氮平引起发烧的患者中,氯氮平诱导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显著增加;而第四阶段和慢波睡眠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些发现或许可以解释氯氮平的抗自杀作用,因为快速眼动睡眠的增加与自杀风险的增加有关。

a.自杀企图

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很严重,通常需要医疗照顾。自杀意图通常很强,大多数企图自杀的人都有过多次尝试。此外,企图自杀的方法被认为比一般人群中自杀者使用的方法更致命。Gupta及其同事[42报告说,在他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自杀企图与一生中抑郁发作的次数有关,并且抑郁症已被认为是企图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Roy及其同事[43的研究发现,在他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有过自杀企图的人在患病期间的某个时间遭受过严重的抑郁发作。

相比之下,Drake等人[44在他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发现,那些试图自杀的人试图操纵他人,巩固支持或进入医院。自杀行为经常发生在人际冲突的背景下,比如与家人或室友的争吵。这些作者认为,冲动的尝试与药物的焦虑副作用有关,比如静坐症。然而,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静坐症与自杀或抑郁无关[45]。

在研究中[46包括500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或情感性障碍的患者,自杀未遂史与合并症、全球评估量表(GAS)得分低、发病年龄低和病前适应差相关。这项研究表明,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以外的男性相比,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男性试图自杀的可能性更小。在女性中,自杀企图在年龄较低和没有孩子的女性中更为常见。Kelly等。[29研究人员发现,在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约93%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而在其他方式死亡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仅为23%。

自杀企图是自杀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与高昂的医疗费用有关,因此,检查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的风险因素很重要。最近一项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企图自杀的风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发现,只有14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47]。这些作者检查了至少两项或更多研究中研究的29个变量,发现只有5个重要变量:过去的自杀念头,以前的故意自残,以前的抑郁发作,药物滥用或依赖,以及更高的平均精神病入院人数

在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非常谨慎,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在这段时间内经历绝望和士气低落。对这些病人来说,出院往往意味着失去医院的环境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心的人。精神科住院人数通常在企图自杀的患者中较高,这可能表明疾病严重复发。

b.洞察力和自杀风险

洞察力的概念一直是临床精神病学和神经精神病学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直到最近,这个术语还被用来描述各种不同的现象[48]。在过去的15年里,大多数研究人员将洞察力定义为至少由三个领域组成: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需求的认识,以及对疾病后果的认识[49]。在术语和现象学方面的日益一致,以及可靠和有效的洞察力措施的发展,导致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爆炸式增长。洞察力和自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受益的研究领域。

许多学者和临床医生提出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洞察力和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早期关于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预测因素的实证研究经常注意到,对精神障碍的含义有更充分的理解,以及与这种意识相关的辞职和绝望感的后果。法伯罗、施奈德曼和伦纳德的研究[50], Warnes [51],以及德雷克及其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研究[52- - - - - -55都报告了非常相似的发现,并引用了对精神病理严重程度的绝望意识,作为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最重要预测因素之一。虽然这些研究表明,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增加与这些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但不可能确定洞察力是否与自杀直接相关,还是仅通过对绝望的影响间接相关。此外,由于这些研究早于研究方法的进步,因此测量洞察力的可靠性较差,导致了结果的模糊性。随着对洞察力评估的可靠和有效措施的发展[56- - - - - -58],最近的研究已经能够澄清这些关系。

最近的两项研究研究了顿悟和自杀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绝望考虑在内。在第一项研究中,Kim等人[59比较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人有自杀意念和/或企图史,133人没有任何自杀史。有自杀史的那一组对疾病和绝望的总体意识都明显更高。然而,当绝望和洞察力与其他几个变量一起进入多元回归模型时,只有绝望具有统计显著性。在第二项研究中,布尔乔亚及其同事[60]分析了来自国际自杀预防试验(InterSePT)的980名患者的数据[61]。结果与Kim等人相似。[59]。当对疾病的更强的意识被独立地输入到模型中时,它显著地预测了自杀风险(更好的洞察力与增加的自杀风险相关),但是一旦绝望被输入到方程中,它就不再显著了。有趣的是,意识的基线水平与自杀行为风险的增加有关,但在随访期间意识的提高与自杀行为风险的降低有关。总之,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对疾病的认识确实与这一人群中自杀风险的增加有关,但前提是这种认识导致绝望。这一结论与证明绝望与自杀之间关系的文献一致[62- - - - - -64]并有助于将这些研究结果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所带来的积极预后影响相结合[65]。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历的绝望的严重程度似乎是偶然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病前功能的水平以及相对于病前能力的功能下降的程度。

关于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可以提出几点看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其绝望和自杀意念,特别是如果他们对疾病综合征的任何方面的认识有明显改善。此外,虽然洞察力的提高通常与许多临床方面的改善密切相关,但当我们努力提高具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的洞察力时,我们必须明智地工作,例如年轻和从发病前的功能水平大幅下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人往往要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因为他们必须接受疾病发作时所失去的东西,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许多因素决定[66]。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关注,我们可以在个案的基础上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相对风险。

c.沮丧和绝望

抑郁症,作为一种情绪或综合症,经常出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但抑郁症也经常被诊断和治疗不足。抑郁症被认为是人群中自杀行为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人员认为,在有自杀倾向的个体中,抑郁症可以作为一种压力源或引发自杀行为[67],这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到了证实[68]。例如,Harkavy-Friedman和他的同事[6869研究表明,重度抑郁症是自杀企图的触发因素,抑郁情绪和绝望感与当前的自杀意念相关。

许多研究人员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545569- - - - - -72],也是DSM-IV中诊断精神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必要条件[73]。此外,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确定抑郁情绪和绝望是自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5374- - - - - -76]。尽管有这些知识,抑郁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经常被忽视和治疗,导致自杀行为的风险增加。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疗抑郁症,而不会增加精神病症状[7778],但它们在这一高危人群中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抑郁症常常被掩盖或与药物的负面症状或副作用相混淆[7980),一个精明的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识别抑郁症。虽然并非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和自杀未遂都是由抑郁症引发的,但抑郁症的心理和精神药理学治疗可能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评估和治疗的形式充分关注抑郁症,并考虑可能引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其他因素,这一点很重要。对抑郁症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持续的临床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旦确诊,就必须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并应考虑精神药理学、认知行为和社会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相关方面通常根据它们在精神病发作期间发生的时间来区分-与精神病同时发生或作为“精神病后抑郁”现象。据报道,后一种综合症与自杀风险特别相关[8182]。

总的来说,对于各种各样的人群,无论是正常的还是不安的,自杀行为最有力的预测因素,无论是自杀未遂还是自杀未遂,都是抑郁症,无论是精神诊断(重度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还是通过临床判断或自我报告量表评估的情绪[83]。Beck等。[84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的认知成分,他们最初称之为悲观,后来称之为绝望,比更普遍的抑郁症综合症更能预测随后的自杀。例如,在对精神科门诊病人的后续研究中,贝克和他的同事[85发现绝望得分与随后的自杀行为显著相关。

Nordentoft等。[86]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此期间,11%的患者试图自杀。绝望得分可以预测前一年的自杀意念和计划,而抑郁和绝望得分可以预测前一年的实际自杀企图。德雷克和科顿[87在3到7年的随访中,比较了15名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杀后与没有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自杀者被认为是更绝望的,而不是更抑郁的。情绪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后自杀的概率为0.22,而情绪抑郁和绝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概率为0.37。抑郁情绪单独导致随后完成自杀的概率为0.07,而没有抑郁情绪(有或没有绝望)的概率为0.06。这样看来,绝望是预测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绝望在精神分裂症中扮演的角色比它与自杀的关系更大。例如,Aguilar等。[88观察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其他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有更高的绝望程度(用贝克绝望量表测量)。此外,更高的绝望得分预示着更糟糕的短期结果,特别是在一年的随访中,更糟糕的全球功能。(抑郁得分并不能预测结果。)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障碍(及其进展)的洞察力或意识,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和自杀的程度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施特劳斯[89他采访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过程,他指出,逐渐好转后的复发可能会导致患者极度绝望。研究还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障碍的了解似乎增加了他们的绝望程度,增加了他们自杀的风险,而阻碍意识的神经认知缺陷则降低了自杀的风险。

d.症状和亚型

是否有与自杀相关的临床症状或疾病亚型可以作为自杀危险的指标?无论诊断如何,有些症状通常表明有自杀危险。抑郁症状已经得到解决,但它们经常与焦虑症状共存[9091]。焦虑对精神病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j]92],同时伴有惊恐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率更高[93]。自杀与精神运动性躁动和不安相关[30.94对精神崩溃的恐惧,如果存在的话,预示着自杀的比值比是12.1。[30.]。静坐症主观上表现为一种无法忍受的内心紧张和不安的感觉,主观意识到静坐症也与较高的自杀率有关。一项专门研究这一主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静坐症的患者相比,静坐症患者有更大的自杀行为的可能性[95]。这些作者强调,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杀行为可能与内在的痛苦感有关,这种痛苦感同时表现为主观不安、绝望和自杀念头。无运动障碍还与一系列症状有关,包括情感和焦虑特征以及运动成分。

除了一般的危险因素外,对于特定诊断组的患者,也可能存在或多或少具有特征的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是否有与自杀相关或易致自杀的特定特征?本综述的单独部分专门讨论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命令幻觉和洞察力的作用。根据zilbog [96],强烈敌意的临床证据可以在每一个自杀中找到,攻击性、冲动和不服从在精神分裂症疾病中尤其常见。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有自杀倾向和非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7]。入院时的敌意与长期自杀风险有关[21],而在入院时警察的介入似乎是精神分裂症人群中一个特殊的风险因素,在其他地方没有遇到过[98]。然而,也许更重要的是冲动而不是侵略性。研究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会表现出过激的行为,会从医院逃跑,而且往往不遵医嘱出院。24]。许多自杀者经历了强制医院治疗,其中大多数人的治疗依从性较差[2499]。

精神病理学对自杀行为的重要性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考虑到病人自杀前的状况,没有统一的画面可以确定。由于抑郁导致的人际关系的退出,以及患者偏执行为的增加,都应被视为自杀危险的急性信号[25]。Farberow等。[One hundred.将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描述为极度紧张、不安和冲动。这样的病人在做出自杀的决定时可能会突然变得安静和冷静。Wolfersdorf等人对自杀前的精神病理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101]。与精神分裂症对照组相比,自杀者有更高程度的主观痛苦和矛盾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失败的感觉所困扰。根据Drake等人的研究。[102],病人的自杀前状况的特点是感到无能、绝望和害怕精神崩溃。同时,患者对精神科工作人员的态度趋于消极或冷漠,往往不再要求支持或关注[10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相当异质性的疾病,已经进行了几种区分亚型的尝试。关于自杀,偏执型、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和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等经典亚型似乎并不重要[94104]。安德瑞森和奥尔森[105提出了阳性、阴性和混合型精神分裂症的区分。有证据表明,阳性症状(即阳性精神分裂症)与自杀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30.]。另一种类型是由Crow [106他们区分了I型精神分裂症综合征(相当于急性精神分裂症)和II型精神分裂症(相当于缺陷状态)。两者都是缺陷状态的早期发作[24]和疾病的缺陷亚型[20.21与降低未来自杀的风险有关。然而,它并不是特定的综合征,而是在病程中,反复发作[24101],严重的疾病,社会和职业功能的下降[21107108],以及对精神分裂症特有的自杀风险因素的疾病恶化影响的现实认识[3.]。

有许多方法可以对自杀患者进行分类,其中许多类型也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例如,针对“硬”和“软”自杀方法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类型[109],一种基于临床医生在自杀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伦理类型[110],以及反映社会整合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层面的社会学类型学[111]。然而,所有这些类型在预测自杀方面的临床应用似乎是有限的,这同样适用于区分单一自杀、延长自杀和自杀协议。后两种类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极为罕见。

大约三分之一的自杀者被发现符合人格障碍的标准[112],使用II轴疾病的存在与否进行分类是可行的。然而,由于其与精神分裂症的合并症发生率较低,该变量在精神分裂症中似乎起的作用不太重要。相比之下,精神分裂症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合并症非常常见[113基于成瘾障碍的存在或不存在的类型可能是有意义的,特别是药物滥用或依赖大大增加了自杀的风险[30.]。

其他一些自杀亚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有描述,但它们只是临床推断,而不是经验检验。基于对精神病住院病人及其在精神病院的行为的研究,Farberow等[One hundred.提出了精神分裂症自杀的三种亚型:(1)不接受、严重不安的患者拒绝住院治疗;(2)依赖的、满意的患者,其在院外自杀似乎是对家庭环境的压力冲突和矛盾心理的结果;(3)依赖、不满、苛求的病人,他们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但似乎对住院治疗的潜力失去了信心。在一项自杀调查中[114],作者学会了区分两种其他临床类型的精神分裂症自杀:(1)I型精神分裂症自杀,其特点是疾病发作早,社会心理适应困难早;(2)II型精神分裂症自杀,其特征是疾病发作晚,患者通常表现出较高的病前功能能力。然而,由于他们的疾病的严重性,他们经历了一个明显的社会心理和职业向下流动。这两种类型的患者都对自己的病情有洞察力,并且能够对自己减少的生活前景进行批判性和现实的自我评估[115]。他们的自杀是在非精神病状态下发生的。与同龄人的成就相比,I型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失败,而II型患者无法达到自己的高期望,与自己的目标相比感到不足[102]。在这两种类型中,自杀似乎是对患者整个生活状况的现实评估的结果,包括丧失能力的疾病及其负面的社会心理后果。

阳性和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自杀危险因素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自杀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经典研究试图将自杀与精神疾病的一般历史以及抑郁症、酗酒、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精神病的具体诊断联系起来[116- - - - - -119]。然而,正如Hendin [120指出,“绝大多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酗酒或有机精神病患者不会自杀,甚至不会试图自杀。”Hendin接着提出,“通过精神病诊断对自杀患者群体进行分类的兴趣,正在被理解是什么使任何特定诊断类别中的少数患者有自杀倾向,而大多数患者没有自杀倾向的兴趣所补充。”

寻找独立于诊断的自杀风险因素得到了许多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支持,他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观点。Weismann等。[121例如,有自杀倾向的病人比抑郁的病人表现出更大的敌意。贝克和他的同事[76122发现绝望比抑郁程度更能预示自杀。福西特等人。[71认为不同的诊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概况。

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区分已成为了解精神障碍以及各种类型精神障碍之间潜在差异的关键因素。阳性症状是指明显的现实扭曲,如精神病(如妄想和/或幻觉)和混乱/正式思维障碍。消极症状是指言语贫乏、情感平淡等症状。第三种症状类型包括神经认知障碍或认知缺陷(例如,具体思维和处理速度慢)。

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区别最初是由Hughlings Jackson [123]。Kraepelin的124开创性的构想将我们现在称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视为一种以临床病程恶化为特征的早发性痴呆。虽然Kraepelin [124]强调阳性和阴性症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最明显和最明显的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和混乱/正式思维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组成部分[125]。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研究人员对阳性和阴性症状之间的区别重新产生了兴趣[126- - - - - -131],特别是在检查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更稳定的阴性症状时,如语言障碍和平淡情绪。人们对神经认知障碍或认知缺陷症状,如处理速度慢和具体思维也越来越感兴趣[132]。

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阳性症状和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在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病发作会导致自杀企图(和杀人)[133134]。一些有趣的研究探讨了妄想内容类型与严重自杀企图之间的关系[135136]。关于消极症状和自杀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例如,Fawcett等人。[137发现快感缺乏和一年内自杀之间的关系。

卡普兰和哈罗最近的两项研究[138139]和Kaplan等人的一篇评论文章[140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的为期两年的随访中,研究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和总体出院后功能与随后自杀行为的关系。来自芝加哥随访研究的203名患者样本包括7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35名精神分裂情感障碍患者和97名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研究结果支持了自杀风险的多因素模型。一些风险因素在整个诊断过程中都存在(例如,早期功能不良),而其他风险因素则是诊断特异性的:早期精神病预测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患者后来的自杀活动,但对抑郁症患者却没有,一些阴性症状预测分裂情感患者后来的自杀活动,而一些认知缺陷预测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后来的自杀活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的影响几乎完全通过功能水平介导,但对于分裂情感性患者,精神病直接影响后来的自杀行为,而独立于功能不良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开始为以疾病为基础的自杀预防方法奠定初步基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方法应该集中在改善他们的整体功能和减少他们的普遍沮丧和绝望。相反,对分裂情感患者的治疗应侧重于减少精神病本身除了减少负面症状。对于非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认知缺陷的减少对于预防后来的自杀行为可能特别重要,而不是整体功能的改善。临床医生应考虑评估所有诊断组的绝望和士气低落,以帮助评估潜在的自杀风险活动。

命令幻觉

命令幻觉,病人听到明确指示他们从事特定行为的声音[141],在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中比通常认识到的更常见,占该人群的18-50% [28142]。通常,这些命令幻觉在本质上是自杀的,从而使那些容易自杀的人处于更大的风险中。

然而,在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很少,他们的结果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命令幻觉是自杀或对他人暴力的一致风险因素的合法性。Hellerstein等。[141进行了第一批调查命令幻觉与自杀行为或暴力行为相关性的对照研究之一。比较有命令幻觉和没有命令幻觉的患者,自杀或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更广泛地说,有幻觉的患者(无论哪种类型)和没有幻觉的患者一样有自杀念头。Zisook等。[28同样的报告显示,有命令幻觉的患者和没有命令幻觉的患者在之前的自杀企图次数和暴力/冲动行为史上没有差异。Rudnick的文献综述[143也显示命令幻觉和对自己或他人的暴力之间缺乏联系。最近,Harkavy-Friedman等人。[120]选取了100名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的住院患者,将经历过命令幻听的患者(n = 22)和没有经历过命令幻听的患者(n = 78)分为两组。自杀未遂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另一方面,Rogers等人[144比较了56名有命令性幻觉史的法医病人和54名无命令性幻觉者。自残命令幻觉的存在是自残行为的重要预测因子,尽管这项研究并不局限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外,Nordentoft等人[84在一项对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幻觉是预测自杀企图的仅有的两个重要变量之一。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指挥幻觉的预后意义尚不明确。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命令幻觉和各种形式的暴力之间存在联系,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则没有发现这种关系的经验证据。即使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仍有几点是许多研究一致同意的:(a)命令幻觉的发生率很高[145], (b)这些症状被严重低估[146],以及(c)即使在没有统计意义的情况下,命令性幻觉对暴力也具有临床意义[28142144]。

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可能是这类研究中固有的方法问题的结果:对症状的报告不足[28146]。,small sample sizes [3.121,以及在定义自杀行为或出现幻觉方面缺乏标准化。具体来说,在研究中,幻觉的类型并不总是被清楚地说明,这让读者不清楚患者是经历了暴力、自杀还是良性的命令幻觉。研究还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被研究的行为(自杀或暴力行为)中,患者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幻觉[147]。此外,过去的研究人员对异质群体进行了抽样诊断,将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严重情绪障碍混合在一起[143- - - - - -145这些结果随后被拿来与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的研究进行比较,这可能有失公平。143148149]

因此,命令幻觉发生的频率比通常认识到的要高,并且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意义。为了防止自杀,对指挥幻觉的直接筛查应纳入该患者群体的任何自杀评估。

e.共病性物质使用障碍

物质使用/滥用/依赖通常与精神分裂症共病,精神病和物质使用都被发现增加自杀风险[150]。研究人员在对两组美国人的研究中发现,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年轻人,滥用药物的比例明显更高。151- - - - - -153]。他们指出,鉴于精神分裂症合并药物使用/滥用的流行病学模式的变化,临床医生获得准确的药物使用史是很重要的,以便发现和及时治疗药物使用/滥用。滥用药物的青少年自杀的风险增加,而在自杀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有七成滥用药物或酒精[154]。

Harris & Barraclough [10关于自杀作为精神障碍结果的meta分析报告了各种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的标准化死亡率(SMR)。在综合研究后,他们比较了吸毒者和非吸毒者的自杀风险,发现在所有组中,吸毒者自杀的smr都高于非吸毒者。在酒精依赖和滥用受试者中,这一数字是6倍,在阿片类药物依赖和滥用受试者中是14倍,在大麻使用者中是4倍。在这项荟萃分析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是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8.5倍。随后,Wilcox等人[155]找到了20项未被纳入哈里斯和巴拉克拉夫研究报告的研究[10]审查并确定了1997年以后发表的另外22项研究。通过综合所有这些研究的数据,他们发现自杀与女性整体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混合静脉注射药物使用、酒精使用障碍之间存在更强的关联。

滥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增加[j]156- - - - - -162可能是许多因素或事件的累积效应的结果,例如,由于服用精神药物而失去对社会的控制,不遵守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出现偏执和抑郁[163]。在Allebeck和Allgulander的[164在年轻男性药物滥用者的样本中,与最高自杀风险相关的诊断类别是精神分裂症。滥用药物会使症状和预后恶化,并与较高的复发率有关。

自杀可能成为减少绝望和社会孤立造成的痛苦的最终解决办法。各种研究已经认识到药物滥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中的重要性[165- - - - - -169]。滥用药物和酒精增加了一般人群自杀的危险[151170- - - - - -173并且,当这种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相关联时,风险要高得多。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向边缘化个人提供援助的困难。对首次入院前开始滥用药物的患者与首次入院后开始滥用药物的患者的比较表明,特定药物的使用与年龄、首次住院年龄、病前功能和精神分裂症亚型的显着差异有关。不同药物之间的差异并不一致[174]。

但是,当将企图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不企图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时,发现两组患者滥用药物的情况没有差异。69]。然而,使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实有更多的阳性症状,尤其是幻觉[175],比诊断相同且没有药物使用的患者有更多的自杀企图[175176]。有趣的是,幻觉[142],但不是妄想[177],被发现与酒精/药物滥用/依赖无关,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的发生率[142]。

f.青春期的自杀风险

青少年或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三倍。这种疾病的头两年尤其危险。在这群年轻病人中,自杀倾向往往伴随着有害使用精神药物和情感综合症[178]。在有精神病症状的患者中,包括青少年和年轻人以及老年患者在内的队列中,自杀行为的风险明显更高。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状况往往不稳定得多,因为他们不习惯这种疾病,而且作为青少年,他们面临着年轻人开始生活新阶段的典型问题和冲突。他们所面临的痛苦的心理危机有两个方面,而精神病的症状可能只是这种危机的一部分。此外,其他症状,如情绪障碍和成瘾行为,使情况复杂化,并增加个人的风险。

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方法,但对于首次出现精神病症状的人来说,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支持。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并接受精神科医生的治疗。目前的医疗保健系统仍然无法满足这群患者的需求。早期发现和干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自杀预防必须是这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院期间有自杀危险

Qin和Nordentoft最近的一项基于丹麦语的研究[179的研究发现,自杀的男性和女性中,分别有37%和57%有精神病院的住院史。这表明有自杀风险的男性不太可能寻求或接受精神治疗,但该研究证实了先前的报道,即自杀风险与精神病院的入院史高度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风险不仅在文献报道的出院后不久达到峰值[180- - - - - -184],但也在入院后不久。对于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患者,与其他情况一样,自杀风险有两个尖峰,第一个尖峰是在入院后立即出现的(与无住院史的人相比,调整后的风险比约为80),第二个尖峰是在出院后不久出现的(与无住院史的人相比,调整后的风险比约为110)。大约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在入院期间或出院后的第一周。从预防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件好事,因为它确定了预防干预应侧重的重要风险期。例如,上周入院或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几乎占丹麦所有自杀率的3%。

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登记为出院后自杀的自杀实际上是在住院期间自杀的,如果该人没有立即死亡,而是被转移到医疗部门,在那里他或她死于精神病院住院期间自杀企图的后果。这只涉及很少的案例,并不影响分析的结果。

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自杀风险的时间趋势是什么?

有几篇论文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越来越高。185- - - - - -187]。这一发展归因于去机构化。为了仔细研究丹麦人口的这种发展,Mortensen和他的同事[188189结合了四项纵向人口登记,并跟踪了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疾病患者自杀率的变化。1980年,丹麦普通人口的自杀率达到顶峰,达到了世界上最高的水平,每10万居民中有34人自杀。1980年后,自杀人数逐年下降,1997年,自杀率为每10万居民15人,1980 - 1997年期间自杀率下降了56%。在丹麦,大约有一半死于自杀的人以前曾住过精神科,去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住过精神科。188189]。该研究调查了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疾病患者自杀率的下降是否与1981年至1997年丹麦自杀率的下降平行。虽然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疾病患者的自杀风险大约比一般人群中从未入院的人高20倍,但从1981年到1997年,丹麦精神分裂症和相关疾病患者的自杀率下降了一半。这些患者自杀率的变化与一般人群中从未入院的患者的变化相同,只是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非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比从未入院的人群下降得更快[190]。因此,这些数据并不支持丹麦去机构化导致自杀率上升的观点。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发现是否可以在其他国家复制。

h.医务人员和自杀风险

人们在自杀行为之前的状况对预防自杀至关重要。决定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在自杀前几天或几周联系医护人员。然而,许多因素削弱了治疗专业人员识别患者急性自杀风险的能力。这些因素与自杀现象本身有关,与治疗系统和专业人士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关,但它们也与工作者的个人心理问题有关[25191192]。

在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自杀学知识和他们对处理自杀患者的焦虑和绝望的心理准备是很重要的,而不确定性可能是致命的[193]。增加对人际行为的关注可能为更准确地识别和更成功地长期治疗高危自杀患者提供基础。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戒断和偏执行为的增加应被视为自杀风险急剧增加的信号[25]。此外,意识到心理和身体症状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促进识别急性自杀风险[194]。

在治疗方案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自杀风险[255253191195- - - - - -202]。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识别抑郁症的困难进一步复杂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抑郁症从人际关系中退缩可能被误解为与原发疾病相关的消极症状[203204]。组织因素和人员流动也是维持自杀预防活动并使其成为精神科护理常规的障碍[205]。

相互影响的因素

对于自杀受害者的亲属和治疗过这个人的人来说,自杀往往是一个意外,即使在受害者被认为有强烈的自我毁灭倾向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自杀之前,自毁者在与其接触的人身上引起的关切感会立即消失或消失。根据Tähkä [206,这是因为,在最终决定自杀后,这个人不再发送情感信息。当一个人不再恨任何人,只恨自己的时候,别人的爱和关心也就不再妨碍他了。自恋的回归已经达到了一个人失去了他的面向对象的程度。缺乏专业人员的关心也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自杀风险有关[25]。

Maltsberger [207他注意到,严重自我毁灭的人在自杀前无法通过移情的方式得到帮助。自杀前的平静得以实现,因为制定自杀计划本身有时就足以控制无法忍受的无助感[208]。Ringel [209用“不祥的沉默”来形容自我毁灭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动力表达了向单一方向的驱动的隐藏通道-对生命的否定和自我毁灭。在完全孤立和人际关系受到限制之前,有一段时期只依赖一个人。209] -被选中的救助者[210]。根据Menninger [211),自杀行为有三个组成部分: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亡的愿望。詹森和佩蒂[210)暗示了第四个因素——未实现的获救愿望。在精神病状态下,救援者的选择可能会很混乱,然后救援的机会可能很短暂。它也可能是如此具有象征意义,以至于自杀者的幻想是难以察觉的。

忽视自杀风险在医护人员中是很常见的。有经验的治疗师甚至会压抑或否认患者的自我毁灭倾向[190]。因为精神分裂症而害怕被污名化,更有可能是因为自杀的想法,这可能是这些临床前因被患者隐藏而被治疗师忽视的一个原因。重要的是,自杀是治疗期间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一些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杀前,会抱怨治疗人员和他们的治疗。迈斯纳(213描述了偏执状态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强调那些有偏执想法的人往往也有自我毁灭的想法。一项研究表明,偏执的想法是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一个特定风险因素[214]。在精神分裂症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联系[26]。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实务指南》中[215],有人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一些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同,有些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特有的。这些特定因素包括严重的抑郁和精神病症状,以及患者偏执行为的增加。在自杀之前,对人员的指控可能最为激烈。然而,在自杀前的关键时刻,病人停止了对工作人员的抱怨。偏执妄想和投射作为增加自杀风险的因素的作用并不总是被理解,但理解它们的作用为预防自杀提供了机会[25]。然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很难容忍患者对自我毁灭的攻击和投射防御策略。

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中,躯体疾病的增加也可能是急性自杀风险的一个迹象[194216]。这种抱怨似乎代表了自杀前与护理人员建立情感上有意义的关系的最后一次尝试。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已经确定了身体症状背后的抑郁可能性,但没有和病人谈论它,他或她在治疗关系中可能没有心理上重要的照顾经验。

Postvention

自杀后预防(postprevention)应成为医疗保健期间患者自杀的一种既定治疗做法。患者自杀后的预防是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其他患者自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杀风险评估是精神病学实践中最困难的一种评估[193217218]。此外,治疗专业人员在认识和处理他们自己的情感反应和内在动机方面似乎常常有很大的困难[25191192]。需要在自杀学方面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咨询,它应该解决事实,并提供处理在遇到自杀患者时引起的困难情绪的技能

病人自杀后的内疚感在治疗专业人员中很常见。然而,许多幸存者对这样一种观念反应良好,即他们的负罪感比任何真正的罪责都更能代表对他人的积极关怀[219]。病人自杀是精神科医生遇到的最困难的职业经历之一[220]。应提供足够的监督、汇报及跟进[25191221]。

2.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预防与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药物治疗:氯氮平适应症

很少有证据表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氯氮平以外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致命或非致命的自杀行为有影响[222223]。然而,有相当多的数据表明氯氮平确实能降低自杀的风险。在一项镜像研究中,氯氮平首次被报道可以降低8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224]。在氯氮平治疗期间,无自杀倾向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53%增加到88%。自杀企图减少了86%。在另一项针对住院患者的镜像研究中获得了几乎相同的结果[225]。

基于美国氯氮平的当前和以前氯氮平使用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登记处报道,与过去的使用者相比,目前氯氮平使用者的自杀死亡率明显降低[226]。美国和英国氯氮平登记数据显示,与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接受氯氮平治疗的患者自杀风险降低[227228]。

然而,这些研究存在局限性,限制了研究结果达到循证医学最高标准的信心,例如治疗组患者没有随机化,使用回顾性、广泛的纳入标准。这些问题在国际自杀预防试验(InterSePT)中得到了解决,这是一项随机的、为期两年的开放标签试验,采用盲法评分,并由盲法、独立的专家自杀监测委员会(SMB;Meltzer等。[61229]。该研究包括980名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随后有自杀企图的风险很高,主要是基于在研究开始前的三年内至少有一次自杀企图或目前有自杀倾向。主要结局指标是发生自杀企图(包括自杀死亡)的时间或为防止自杀而住院的时间。该终点的风险比有24%的显著差异,有利于氯氮平。为了降低一次自杀事件的风险,需要氯氮平治疗的患者人数为13人。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中优于奥氮平,在抗精神病药和抗精神病药反应性患者中,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优于奥氮平。这两种药物在减少总体精神病理、阳性和阴性症状或抑郁方面的总体疗效没有差异。因此,药物对自杀影响的差异并非次于其他疗效差异,这证实了自杀是精神分裂症综合征的一个单独维度的观点。作为这项研究的结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氯氮平的适应症,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Hennen和Baldessarini [230最近完成了一项关于该问题的现有数据的荟萃分析,并得出结论,氯氮平大大降低了自杀行为和最终自杀的总体风险。因此,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对于曾经有过严重自杀企图并幸存下来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或者根据仔细评估可以判断其自杀企图的风险非常高的患者,应该建立并维持氯氮平治疗。

b.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非药物治疗

[qh]201指出,在降低自杀风险方面,需要移情支持。这些作者建议,临床医生应该承认病人的绝望,讨论损失和日常困难,并帮助建立新的和可访问的目标。据报道,社会孤立和工作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2753231]。具有良好病前功能的个体更容易自杀。因此,社会技能培训、职业康复和支持性就业等干预措施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方面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这类疗法侧重于解决日常问题,而不是获得心理洞察力。越来越清楚的是,支持性的、以现实为导向的治疗通常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价值。特别是,支持性心理治疗旨在为患者提供与治疗师会面的机会,并讨论日常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鼓励患者讨论对药物和副作用的担忧,以及社会孤立、金钱和耻辱等问题。治疗师在提供建议和共情分享好的和坏的时期时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这些治疗的性质和它们的可用性因地而异。然而,社会心理疗法对急性精神病患者的价值有限。

缪泽和贝伦鲍姆[232回顾了心理治疗的对照试验,并得出结论,现实导向的心理治疗优于动态的、顿悟导向的方法。然而,探索性心理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好处,因为它给已经获得稳定缓解的患者提供了理解内心冲突的机会,并在一个坚实的治疗联盟中讨论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病人学会放弃象征和思想而不是行动(自杀)[233234]。然而,任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技术都需要对标准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变和修改[235- - - - - -237]。一种由Hogarty等人阐述的方法。[238239是个人治疗,它包括三个级别的治疗,从基本到更有挑战性的级别都有明确的进展标准。治疗从出院后的最初几个月开始,旨在临床稳定和治疗结合,并在后期阶段促进内省和理解压力源和适应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中间阶段促进技能补习、放松训练、角色扮演和心理教育。有证据表明,社会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依从性,并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结果[240]。

Cotton等。[53强调心理治疗对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性,并指出有必要理解他们对慢性疾病无望的认识。根据Westermeyer等人[64],幸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那种能够适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或中度和间歇性受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的患者,因此可能不太可能自杀。

增加的洞察力可能与增加的自杀倾向平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本身这是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洞察力的一个原因。事实上,洞察力也与治疗的依从性呈正相关,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这两者都有助于降低自杀率。在一项研究中,治疗后洞察力的逐渐增加也与自杀率的降低有关。然而,应避免洞察力的急剧增加,并应在适当的治疗关系中进行管理。有组织的心理治疗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成功的好处。因此,洞察力可能对自杀有双向影响。它可能通过增加绝望和绝望来增加它[241,这些感觉可能是因为患者意识到他或她必须终生依赖药物治疗和/或了解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后果。另一方面,成功的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所带来的洞察力的逐渐提高可能会降低自杀率,并可能进一步促进依从性,这是保护患者免于复发和复发的一个因素。反过来,坚持治疗的好处可能会使病人对他或她的疾病的看法更加积极,从而减少自杀。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法可能是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这种方法已被证明在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中优于单独使用每种治疗方法。然而,缺乏这方面的受控数据[82]。

c.自杀率的变化

自杀率体现了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平衡。在上个世纪,一些措施可能影响了自杀率。氯丙嗪在20世纪50年代的引入使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症状成为可能,但在氯丙嗪引入后的几年里,自杀率实际上上升了。这可能是由于病人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病人并没有出现幻觉或妄想,但如果没有社会的帮助,他们仍然无法工作或生活。242]。

去机构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接下来的40年里,医院病床的数量减少了。然而,这些变化与自杀率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去机构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中进行治疗对社会来说是一项非常困难和艰巨的挑战。这不是简单地关闭床位就能完成的。去机构化对自杀率的影响很难解释,因为有相互矛盾的结果[186243244]。床位数量也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因为许多病人实际上并没有出院回家,而是去了其他机构。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发生了跨机构化。

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似乎具有一些抗自杀的特性,特别是氯氮平[230245]。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引起额外锥体副作用(EPS)的倾向较小。(有证据显示自杀倾向与EPS有关系[95]。

另一个影响自杀率的因素可能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的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因为它们在过量使用时毒性较小,而且现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变得更容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非常普遍,并与自杀有关[824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过去的50年里,全世界的自杀率一直在上升。许多国家没有精神分裂症的自杀数字,但在丹麦和挪威,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下降(Gurli Perto,丹麦中央精神病学研究登记处,2005年个人通讯和挪威统计局),与一般自杀率的变化相对应。

四、结论:预防措施及未来目标

该综述的临床意义是,预防可能源于积极治疗情感性症状和综合征,提高对药物的依从性,并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保持特别警惕[30.]。临床实践指南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有关的循证治疗方法[220]。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评估的困难与自杀现象有关本身与治疗系统或治疗方法有关的问题,以及工人的个人心理问题。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通常是冲动的,难以预测,传统的风险量表和访谈在临床评估中价值有限。247]。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实传达了他们自杀的可能性[248]。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关于评估和治疗自杀行为患者的临床实践指南为评估个体患者提供了大纲和临床细节[220]。

自杀家族史是进一步调查和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主题在一些研究中进行了调查,结果相互矛盾。在一项元分析中,Hawton[30.]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家族史相关OR = 1.82, (95% CI = 0.56-5.94),无显著性发现。罗伊(249对243名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与5602名无自杀家族史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自杀家族史会显著增加患有多种诊断的患者自杀的风险:精神分裂症、单极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性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将阳性和阴性症状与后来的自杀活动联系起来的数据表明,某些风险因素具有特定的诊断模型。阳性症状可能是某些诊断组的自杀风险因素,而阴性症状可能是其他诊断组的自杀风险因素,而功能不良可能是一般的无诊断自杀风险因素。

Mann等。[250回顾了文献,并确定了一些有效预防自杀的策略,如针对公众、初级保健提供者和其他看门人的教育和意识项目,对高风险个体的筛查,以及使用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提供治疗。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预防应包括向患者家属提供适当的信息,以减少他们对患者的敌意。此外,自杀未遂后的持续护理、限制使用致命方法和媒体报道准则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战略。由于它是未来自杀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可能会产生积极的长期影响。

Pompili等。[251252回顾了有关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文献,作者概述了在护理这些患者时遇到的关键问题,如由于他们的自杀意念波动而导致的自杀不可预测性,工作人员对这些患者的“反移情”反应,以及自杀前的明显改善。护理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建立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此外,医生在预测、预防和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方面的作用也不应被低估[253254]。家庭成员因处理精神分裂症而被污名化。这种精神障碍通常导致日常活动受损,复发和慢性。家庭成员在照顾生病的亲人时,会受到怀疑,他们的社会活动可能会减少,工作机会也会减少。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可能原因是家庭的困难和感知到的耻辱[255]。最后,治疗专业人员,以及家庭成员和其他失去亲人的自杀幸存者,需要鼓励悲伤和表达他们对自杀受害者的感受。

Pompili等。[82最近强调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自杀预防计划的必要性。这些作者着重于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是寻求预防和消除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孤立、药物滥用、抑郁、绝望和对未来失去期望的失望。对疾病的洞察应该非常仔细地监控,因为很明显,对疾病的认识会导致沮丧和自杀风险的增加。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应防止自杀危险因素的出现,并减少患者已经发现的这些因素。病人应该经常被询问他们自杀的意图。直接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没有禁忌症。相反,当他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时,一项明确的调查反而让他们松了一口气。256]。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检查那些已经形成自杀危险因素的受试者的现象。状态依赖的风险因素是那些可能被改变的(如抑郁、药物滥用和绝望),而特征依赖的风险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如性别、年龄和病前功能)。毫无疑问,及时发现有自杀风险的个体是预防自杀的关键因素。应执行考虑到自杀指标的筛选程序。抑郁症患者、药物滥用者和绝望的患者应该仔细监测。对于那些曾多次住院并曾有过自杀威胁或企图的患者,应采用适当的程序进行治疗,如术后护理和社会心理干预方案。

三级预防针对的是那些曾经企图自杀或过去有过自杀倾向的人。精神疾病和自杀都应该去污名化。增加与有自杀倾向相关的耻辱感会增加自杀率。家庭、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教会积极分子之间旨在减少与精神疾病和自杀有关的耻辱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减少自杀死亡。药物干预无疑是最重要的,但社会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也起着核心作用。

这篇综述有几个局限性。它没有呈现数据分析结果,作者采用叙述的方法来总结有关精神分裂症自杀的信息。然而,在这一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学者提供了贡献。因此,本综述不同于以往的综述,代表了许多作者基于其专业知识就该问题的具体方面提供的一篇简短文章的原始共识会议方法。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文献可能不包括所有致力于该主题的作品。其他关键作品可能是可用的,并可能提供对主题的进一步理解。显然,需要更多的此类联合努力来制定合理的、共同的指导方针,以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

参考文献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编辑:Tatarelli R, Pompili M, Girardi P. 2006,纽约:新星科学出版公司

    谷歌学者

  2. 迈尔斯·CP:易致自杀的条件:回顾。[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32(4):391 - 396。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自杀:自杀风险因素综述。精神分裂症,1990,16:571-58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 Palmer BA, Pankratz VS, Bostwick JM: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终生风险:再检查。普通精神病学杂志,2005,62:247-53。10.1001 / archpsyc.62.3.247。

    PubMed谷歌学者

  5. Inskip HM, Harris EC, Barraclough B:情感障碍,酗酒和精神分裂症的终生自杀风险。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32(2):357 - 3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6. 精神分裂症的自杀倾向:药物治疗。临床神经精神病学杂志,2005,2:76-83。

    谷歌学者

  7. Ettlinger R:自杀未遂后的自杀预防评估。精神病学杂志。1975,26:1-13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倾向: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案的证据综述。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4:279-283。

    PubMed谷歌学者

  9. [M], Mancinelli I, Ruberto A, Kotzalidis GD, Girardi P, Tatarelli R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地方:住院患者和已住院患者自杀的调查。]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35:171-190。ca1-el73-1vxd-9f2v 10.2190/9。

    PubMed谷歌学者

  10. Harris EC, Barraclough B:自杀是精神障碍的结果。一个荟萃分析。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5):559 - 56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 Brown S:精神分裂症的超额死亡率。一个荟萃分析。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4):557 - 5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2. Munk-Jorgensen P, Mortensen PB: 1971 - 1987年丹麦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和流行病学的其他方面。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31(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 李丽娟,李建平,李建平,等。2002 - 2002年丹麦精神科住院病人的死亡率。精神病学杂志,1993,(7):336-4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 Heila H, Isometsa ET, Henriksson MM, Heikkinen ME, Marttunen MJ, Lonnqvist JK:自杀与精神分裂症:一项针对92名精神分裂症自杀患者年龄和性别临床特征的全国性心理解剖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5:1235- 124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 Meltzer HY, Conley RR, De Leo D, Green AI, Kane JM, Knesevich MA, Lieberman JA, Lindenmayer JP, Potkin SG:自杀倾向的干预策略。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3,6:1-16。(audiograph系列)

    谷歌学者

  16. Nordentoft M, Laursen TM, Agerbo E, Qin P, Hoyer EH, Mortensen PB: 1981 - 1997年丹麦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率的变化:病例对照研究。BMJ。[j]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29 (3):261-10.1136/bmj.38133.622488.63。

    公共医学中心PubMed谷歌学者

  17.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与意念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6(2):518 - 51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 刘志强,刘志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倾向及行为特征。精神病学杂志,1971,47:473-83。

    谷歌学者

  19. Drake RE: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和自杀完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编辑:Tatarelli R, Pompili M, Girardi P. 2006,纽约:新星科学出版公司

    谷歌学者

  20. Fenton WS, McGlashan TH, Victor BJ, Blyler CR: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症状、亚型和自杀倾向。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5(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 Fenton W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自杀和自杀预防。自杀生命威胁行为。2000,30:34-4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 胡文辉,孙春明,李春林,彭少林,林世克,沈文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临床研究。台湾42例。精神分裂症,1991,5:43-50。10.1016 / 0920 - 9964(91) 9005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 Westermeyer JF, Harrow M, Marengo J: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性疾病的自杀风险。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5(5):559 - 559。

    谷歌学者

  24. De Hert M, McKenzie K, Peuskens J: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因素:长期随访研究。精神分裂症,2001,47:127-134。10.1016 / s0920 - 9964(00) 00003 - 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5. 王晓明,李晓明,王晓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精神分裂症,1999,25:533-54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6.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分裂症与自杀的临床关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0,31(1):996 - 996。10.1007 / s00115005068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7. Roy A: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31(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8.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指挥性幻觉。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5,56:462-46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9. Kelly DL, Shim JC, Feldman SM, Yu Y, Conley RR:自杀与其他方式死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生精神症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38(3):531- 556。10.1016 / j.jpsychires.2004.02.001。

    PubMed谷歌学者

  30. 霍顿K,苏顿L, Haw C,辛克莱J, Deeks JJ:精神分裂症与自杀: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5,31(2):391 - 391。10.1192 / bjp.187.1.9。

    PubMed谷歌学者

  31.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脑脊液5-羟基吲哚乙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92,34:940-941。10.1016 / 0140 - 6736(92) 92819 - 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2. Invernizzi R, Berettera C, Garattini S, Samanin R:芬氟拉明d-和异构体与大鼠脑血清素和儿茶酚胺的相互作用有显著差异。中华药理学杂志,2002,21(1):9-15。10.1016 / 0014 - 2999(86) 90633 - 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3.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素功能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精神分裂症,2002,56(6):75-85。10.1016 / s0920 - 9964(01) 00181 - 5。

    PubMed谷歌学者

  34. manjj, Stanley M, McBride PA, McEwen BS:自杀者额叶皮层血清素- 2和β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的增加。普通精神病学。1986,43:954-95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5. 张晓明,张晓明,张晓明,等。大鼠静脉注射d-芬氟拉明对PET反应的影响[[15]。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32(5):391 - 396。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6.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脉冲型人格障碍患者对氟氟拉明反应的研究进展[18]。神经精神药物。1999,20:413-423。10.1016 / s0893 - 133 x(98) 00111 - 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7. Plocka-Lewandowska M, Araszkiewicz A, Rybakowski JK:精神分裂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与自杀企图。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1,16:428-431。10.1016 / s0924 - 9338(01) 00602 - 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8. Keshavan MS, Reynolds CF, Montrose D, Miewald J, Downs C, Sabo EM:精神病患者睡眠与自杀行为。精神病学杂志,1994,8:122-12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39. j . j ., Stein DJ, Stanley B, Guido JR ., Winchel R, Stanley M:自杀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抑郁症状。精神病学杂志,1994,8:81-8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0. Lewis CF, Tandon R, Shipley JE, DeQuardo JR, gibson M, aylor SF, Goldman M: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生物学预测因子。精神病学杂志。1996,14(4):416-2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1.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氯氮平对睡眠的影响:一项纵向研究。精神病学杂志,1997,42:260-6。10.1016 / s0006 - 3223(96) 00347 - 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2. 古普塔S, Black DW, Arndt S, Hubbard WC, Andreasen NC: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的相关因素。精神病学杂志,1998,49:1353-135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3. Roy A, Mazonson A, Pickar D: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自杀未遂。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14(4):393 - 396。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4. Drake RE, Gates C, Cotton PG: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自杀者和已完成自杀者的比较。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6,31(2):387 - 39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5. Hansen L, Jones RM, Kingdon D: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运动障碍或帕金森病与自杀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18(3):387 -387。10.1177 / 02698811040180030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6.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5,20:65-9。10.1016 / j.eurpsy.2004.06.024。

    PubMed谷歌学者

  47. 霍C,霍顿K,萨顿L,辛克莱J, Deeks JJ:精神分裂症与故意自残:风险因素的系统评价。自杀生命威胁行为。2005,35(5):50-62。10.1521 / suli.35.1.50.59260。

    PubMed谷歌学者

  48. Amador XF, Strauss DH, Yale SA, Gorman JM: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意识。精神分裂症,1991,17:113-13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49. Amador XF, Kronengold:理解和评估洞察力。洞察力和精神病。编辑:Amador X, David A. 2004,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谷歌学者

  50. Farberow NL, Shneidman ES, Leonard CV: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呼救声。编辑:Farberow NL, Shneidman ES1961,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78-109。

    谷歌学者

  51. Warnes H:精神分裂症中的自杀。疾病神经系统,1968,29(增刊5):35-40。

    PubMed谷歌学者

  52. Drake ER, Gates C, Cotton PG, Whitaker A: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谁有风险?[J] .神经疾病杂志,1994,17(2):613-61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3. 科顿PG,德雷克RE,盖茨C: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关键治疗问题。社区精神病学。1985,36:534-536。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4. 德雷克RE,盖茨C,惠特克A,科顿PG: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综述。精神病学杂志,1985,26:90-100。10.1016 / 0010 - 440 x(85) 90053 - 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5. 德雷克RE,盖茨C,科顿PG: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6,31(2):387 - 39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6. Amador XF, Strauss DH:精神障碍无意识评估量表(SUMD)。1990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大学和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

    谷歌学者

  57. 大卫·阿斯:洞察力和精神病。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6(5):789- 798。

    谷歌学者

  58.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精神分裂症与急性精神病理的关系。[J] .神经疾病杂志,1989,(7):43-7。10.1097 / 00005053-198901000-0000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59. 张晓明,张晓明,张晓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神经认知功能和洞察力与自杀行为的关系。精神分裂症,2002,(6):71-80。10.1016 / s0920 - 9964(02) 00310 - 9。

    谷歌学者

  60. Bourgeois M, Swendsen J, Young F, Amador X, Pini S, Cassano GB, Lindenmayer JP, Hsu C, Alphs L, Meltzer HY: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障碍意识与自杀风险:国际自杀预防试验结果。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31(1):394 - 396。10.1176 / appi.ajp.161.8.1494。

    PubMed谷歌学者

  61. Meltzer HY, Alphs L, Green AI, Altamura AC, Anand R, Bertoldi A, Bourgeois M, Chouinard G, Islam MZ, Kane J, Krishnan R, Lindenmayer JP, Potkin S,国际自杀预防试验研究小组: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国际自杀预防试验(InterSePT)。普通精神病学杂志,2003,60:82-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62. 贝克AT:《抑郁症:临床、实验和理论方面》,1967,纽约:Harper & Row出版社

    谷歌学者

  63. Beck AT:自杀行为的认知方面。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79,2:87-96。

    谷歌学者

  64. Westermeyer JF, Harrow M, Marengo JT:绝望、抑郁和自杀意图。中华临床医学杂志,1997,16(1):559 - 561。

    谷歌学者

  65. Smith TE, Hull JW, Huppert JD, Silverstein SM, Anthony DT, McClough JF:慢性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的洞察力和康复。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38(3):369 - 376。10.1016 / s0022 - 3956(03) 00091 - 8。

    PubMed谷歌学者

  66. 刘易斯·L: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哀悼、洞察力和自杀风险的降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31(2):391 - 391。10.1521 / bumc.68.3.231.40405。

    PubMed谷歌学者

  67. manjj, Waternaux C, Haas GL, Malone KM: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模型。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9,25(6):391 - 391。

    谷歌学者

  68. 陈建军,陈建军,陈建军。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研究。[j] .心理学报,2004,34(4):366 - 376。10.1521 / suli.34.1.66.27770。

    PubMed谷歌学者

  69. Harkavy-Friedman JM, Restifo K, Malaspina D, Kaufmann CA, Amador XF, Yale SA, Gorman JM: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和没有自杀企图的个体特征。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9,32(3):376 - 37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0. 古泽,刘志强,刘志强。自杀与原发性情感障碍。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3):437-43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1. 傅福特,谢夫特纳,李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等。情绪障碍患者自杀的临床预测因素:一项对照前瞻性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9(4):357 - 3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2. Roy A: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自杀未遂和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6,9:193-206。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3.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华盛顿特区:APA出版社,第四版

    谷歌学者

  74.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住院副自杀患者的自杀意图预测:生存、绝望和抑郁的原因。精神病学杂志,1992,33:366-373。10.1016 / 0010 - 440 x (92) 90057 - w。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5.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生活问卷调查的心理测量方法研究。心理评估。1993,5:154-158。10.1037 / 1040 - 3590.5.2.154。

    谷歌学者

  76. Beck AT, Steer RA, Kovacs M, Garrison B:绝望与最终自杀:自杀意念住院患者的10年前瞻性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5,14:559-56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7. Mazeh D, Shahai B, Saraf R, Melamed Y: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期间抑郁发作。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24(4):653-655。jcp.0000144894.37611.0a 10.1097/0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8.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精神医学,2003,33(3):589-599。10.1017 / S003329170300764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79. Jones JS, Stein DJ, Stanley B, Guido JR, Winchel R, Stanley M:自杀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和抑郁症状。精神病学杂志,1994,8:81-87。

    中科院谷歌学者

  80.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和攻击行为。Neurobiologic关联。杨建军,刘志强,等。中国农业科学学报,2006,29(4):389 - 396。10.1111 / j.1749-6632.1986.tb27898.x。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1. Fenton W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自杀和自杀预防。自杀生命威胁行为。2000,30:34-4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2.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预防方法。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5:201-210。10.1080 / 15622970410029934。

    PubMed谷歌学者

  83. Barraclough BM:自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1987年,伦敦:Croom Helm

    谷歌学者

  84. 刘建军,刘建军,李建军,等。悲观情绪的实证研究。[J]中华心理医学杂志,1997,22(2):561 - 565。10.1037 / h003756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5. Beck AT, Brown G, Berchick RJ, Stewart BL, Steer RA:绝望与最终自杀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6.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31(增刊):998 - 9106。10.1192 / bjp.181.43.s98。

    谷歌学者

  87. Drake RE, Cotton PG: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绝望和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18(4):554-55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8. 刘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病学杂志,1997,96:25-3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89. 施特劳斯JS:精神分裂症的主观体验。精神分裂症,1989,15:179-18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90. Stahl SM:混合焦虑和抑郁:临床意义。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3,33 -38。增刊54

  91. Wittchen HU, Essau CA:共病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有流行病学证据吗?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3,9 -15。增刊54

  92. Shuwall M, Siris SG:精神病后抑郁症的自杀意念。精神病学杂志,1994,35:132-134。10.1016 / 0010 - 440 x (94) 90058 - p。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93. Goodwin R, Lyons JS, McNally RJ:精神分裂症的恐慌发作。精神分裂症杂志,2002,28(5):513 - 522。10.1016 / s0920 - 9964(01) 00373 - 5。

    PubMed谷歌学者

  94. Stephens JH, Richard P, McHugh PR: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自杀(1913-1940)。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18(2):1 - 4。10.1097 / 00005053-199901000-00003。

    谷歌学者

  95.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和人格解体与静坐障碍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13:336-34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96. Zilboorg G:自杀的不同诊断类型。神经心理学杂志,1936,35:270-291。

    谷歌学者

  97. Dassori AM, Mezzich JE, Keshavan M:精神分裂症的自杀指标。精神病学杂志,1990,31(1):449 -41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98. Sinclair JMA, Mullee MA, King EA, Baldwin DS: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51例自杀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精神分裂症,2004,30:803-811。

    PubMed谷歌学者

  99. Heilä H, Isometsä ET, Henriksson MM, Heikkinen ME, Marttunen MJ, Lönnqvist JK:精神分裂症自杀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抗精神病药物的充足性。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9,60:200-208。

    PubMed谷歌学者

  100. Farberow NL, Shneidman ES, Leonard CV: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呼救声。编辑:Farberow NL, Shneidman ES1961,纽约-多伦多-伦敦:麦格劳-希尔,78-97。

    谷歌学者

  101. Wolfersdorf M, Neher F,工作组:“自杀与精神病院”精神分裂症与自杀——精神分裂症自杀与住院未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结果。精神病学杂志,2003,30:272-278。10.1055 / s - 2003 - 40776。

    PubMed谷歌学者

  102. Drake RE, Gates C, Cotton PG, Whitaker A: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J] .神经疾病杂志,1994,17(2):613-61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03. 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患者自杀前的精神治疗态度。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8(4):379 - 37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04. Havaki-Kontaxaki BJ, Kontaxakis VO, Protopappa VA, Christodoulou GM:大型精神病院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危险因素。预防精神病学专题。编辑:Christodoulou GM, Kontaxakis VO。1994年,卡尔格,巴塞尔:精神病学图书馆;Karger,巴塞尔,63-71页。165

  105. Andreasen NC, Olsen S:阴性和阳性精神分裂症。定义和验证。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82,39:789-79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06. 精神分裂症的分子病理学:一个以上的疾病过程。中华医学杂志,1998,28(3):559 - 561。

    公共医学中心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07. 丁曼CW, McGlashan TH:自杀的鉴别特征。随访样本包括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分裂情感障碍患者。精神病学杂志。1986,74:91-9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08.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预测:I.预后特征。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72,26:739-746。

    谷歌学者

  109. Schmitt W, Mundt C:硬自杀和软自杀患者的不同类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32(2):444 -44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0. 《职业道德与自杀:走向伦理类型学》[J]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2007,(6):557 - 569。

    谷歌学者

  111. 迪尔凯姆E:自杀。1897年,巴黎:加拿大铝业

    谷歌学者

  112. 人格障碍的类型——诊断问题及其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危机。1996,17:55-5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3. 巴特尔·P:成瘾和精神分裂症。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0,15:115-122。10.1016 / s0924 - 9338(00) 00203 - 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4.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等。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自杀倾向分析。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31(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5.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基于几个案例报告的成因与预防评论。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34(4):187-222。

    谷歌学者

  116. 罗宾斯E:最后几个月。1981年,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谷歌学者

  117. Barraclough B, Bunch J, Nelson B, Sainsbury P: 100例自杀:临床方面。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25(3):357 - 3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8. Dorpat TL, Ripley HS:西雅图地区的自杀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6,1:349-35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19. Robins E, Murphy OE, Wilkinson RH, Gassner S, Kayes J:对134例成功自杀的研究:预防自杀的一些临床考虑。[J]中华卫生杂志,1999,49(4):888-899。

    中科院谷歌学者

  120. Hendin H:《自杀:研究新方向综述》。社区精神病学。1986,37:148-15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21. 魏斯曼M,福克斯K,克勒曼GL:敌意和抑郁与自杀企图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3,31(3):357 - 357。

    谷歌学者

  122. Minkoff K, Bergman E, Beck AT, Beck R:绝望、抑郁和企图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3,25(3):455-45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23. 杰克逊·京晶:关于神经系统的进化和解体的评论。[J] .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9,33(3):525 - 548。

    谷歌学者

  124. Kraepelin E:早发性痴呆和失忆。1919年,爱丁堡:利文斯通

    谷歌学者

  125. 邓文杰,陈志强,陈志强,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卫生杂志,1988,16:3-45。

    谷歌学者

  126. Andreasen NC, Olsen SA, Dennert JW, Smith MR:精神分裂症的心室增大:与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2,29(3):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27.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定义和可靠性。普通精神病学。1982,39:784-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28.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1973年,纽约:阿普尔顿的Century-Croft

    谷歌学者

  129.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亚型和阴性症状亚型在语言产生上是否表现出质的差异?精神医学,1983,13:787-9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0. Kaplan KJ, Harrow M: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患者后期自杀行为的精神病和功能风险因素:基于疾病的互动模型。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99,29:10-2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1.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预测[j]。五年结果及其预测因素。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77,34:159-16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2. Rubin NS, Harrow M: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院后期亏损阴性和阳性症状:一项纵向研究。精神分裂症的起源,过程。治疗和结果。编辑:克伦威尔RL,斯奈德CR. 1993,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

    谷歌学者

  133. 《持续性幻听:应对机制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精神医学,1981,11:329-33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4. 利维S,南康比R:在州立精神病医院自杀。中华神经疾病杂志,2003,17(4):544 - 54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5. 精神病性抑郁症妄想内容与危及生命行为的关系。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87,17:13-1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6. Miller F, Chabrier LA:自杀企图与重度抑郁症的妄想内容相关。精神病理学杂志,1988,21:34-3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7. 傅文杰,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心理障碍患者自杀的时间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4):389 - 39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8. Kaplan KJ, Harrow M: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患者后期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一个基于疾病的互动模型。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98,29:10-24。

    谷歌学者

  139. Kaplan KJ, Harrow M:阳性和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抑郁症患者后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自杀与生命威胁行为。1996,26:105-12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0.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和抑郁患者早期阳性和阴性症状、功能障碍和后期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编辑:Tatarelli R, Pompili M, Girardi P. 2006,纽约:新星科学出版公司

    谷歌学者

  141. 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命令幻觉的临床意义。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6(4):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2. Harkavy-Friedman JM, Kimhy D, Nelson EA, Venarde DF, Malaspina D, Mann JJ: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企图:命令幻听在自杀中的作用。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3,64:871-874。

    PubMed谷歌学者

  143. 指挥幻觉与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1999,27:253-2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4. Rogers P, Watt A, Gray NS, MacCulloch M, Gournay K:命令幻觉的内容预测中等安全单位的自我伤害,而不是暴力。[J] .司法精神病学,2002,13:251-262。10.1080 / 09585180210150096。

    谷歌学者

  145. McNiel DE, Eisner JP, Binder RL:命令幻觉与暴力之间的关系。精神病学杂志,2000,51:1288-1292。10.1176 / appi.ps.51.10.128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6. 罗杰斯R,吉利斯R,特纳E,弗里斯-史密斯T:命令幻觉在法医人群中的临床表现。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4):344 - 34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7. Buckley PF, Hrouda DR, Friedman L, Noffsinger SG, Resnick PJ, Camlin-Shingler K:洞察力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32(1):391 - 391。10.1176 / appi.ajp.161.9.1712。

    PubMed谷歌学者

  148. 王晓明,王晓明,王晓明,王晓明:《指挥幻觉:谁服从谁反抗?》。精神病理学杂志,2002,35:272-279。10.1159 / 00006706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49. 张鹏,史怀哲I, Crowley K, Tuckwell V:精神分裂症中的暴力:幻觉和妄想的作用。精神分裂症,1997,26:181-190。10.1016 / s0920 - 9964(97) 00049 - 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0.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编辑:Tatarelli R, Pompili M, Girardi P. 2006,纽约:新星科学出版公司

    谷歌学者

  151. Rich CL, Fowler RC, Fogarty LA, Young D:圣地亚哥自杀研究。3诊断与压力源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8,45:589-59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2. Rich CL, Motooka MS, Fowler RC, Young D:精神病患者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8,24:595-601。10.1016 / 0006 - 3223(88) 90170 - 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3. Fowler RC, Rich CL, Young D:圣地亚哥自杀研究。2青少年滥用药物的案例。普通精神病学。1986,43:962-96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4. Shafii M, Carrigan S, Whittinghill JR, Derrick A:儿童和青少年自杀未遂的心理解剖。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5,32(2):1061-106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5. 王晓明,王晓明,王晓明。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与自杀的关系:一项队列研究的实证回顾。药物酒精依赖。2004,76(增刊1):S11-19。10.1016 / j.drugalcdep.2004.08.003。

    PubMed谷歌学者

  156. Barbee JG, clark PD, Crapanzaro MS, Heintz GC, Kehoe CE: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酒精和药物滥用。中华神经疾病杂志,1989,17(7):400-407。10.1097 / 00005053-198907000-0000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57. Osher FC, Drake RE, Teague GB, Hurlbut SC, Beaudett MS, Paskus TS: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酒精滥用的相关因素。1991,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精神病学研究中心,30-38。

    谷歌学者

  158. 罗伦森:《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双重诊断》,《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双重诊断》。1990,汉堡:Diss。大学

    谷歌学者

  159.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滥用史和危险行为。中华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8,41:259-261。

    谷歌学者

  160. 更安全的DJ:青少年慢性患者的药物滥用。社区精神病学。1987,38:511-51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1. Drake RE, Wallach MA:慢性精神疾病中的药物滥用。社区精神病学。1989,40:1041-104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2. 林德奎斯特P, Allebeck P: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酒精和药物滥用的作用。精神病学杂志。1990,32(2):191-19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3. 陈建军,陈建军,陈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与药物滥用的关系。精神病理学杂志,1996,29:95-10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4.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基于Cox回归模型的镇静催眠药物依赖的长期预后分析。精神病学杂志。1987,25(5):521-53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5. 张建平,张建平,张建平。精神源性药物使用与抗精神病药物反应。精神分裂症,1990,16:81-85。

    PubMed谷歌学者

  166. Duke PJ, Pantelis C, Barnes TRE:南威斯敏斯特精神分裂症调查。酒精使用及其与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发病的关系。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16(4):663 - 66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7. Miller FT, Tanenbaum JH: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滥用。社区精神病学。1989,40:847-84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68. Pompili M, Tatarelli R:精神分裂症,自杀和虐待。Personalita / Dipendenze。[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谷歌学者

  169. 更安全的DJ:青少年慢性患者的药物滥用。社区精神病学。1998,38:511-514。

    谷歌学者

  170. Pompili M, Mancinelli I, Girardi P, Tatarelli R:药物滥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预防。物质使用与误用。2004,39:1437-1441。

    谷歌学者

  171. Berglund M:酗酒自杀。一项针对81名自杀者的前瞻性研究。1 .入院时的多维诊断。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84,41:888-8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2. 墨菲·GE,罗宾斯·E:自杀的社会因素。《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10.1001 / jama.199.5.30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3. Murphy GE, armstrong JW, Herlene SL, Fischer JR, Clendenin WW:自杀和酒精中毒:人际关系丧失被证实为预测因子。普通精神病学。1979,36:65-6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4. Silver H, Abboud E:精神分裂症中的药物滥用:第一次入院前开始药物滥用与第一次入院后开始滥用药物的患者的比较。精神分裂症,1994,13:57-63。10.1016 / 0920 - 9964(94) 90060 - 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5. 药物滥用、精神疾病、暴力和不安行为。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0,25(3):357 - 357。10.1192 / bjp.176.4.34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6.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酒精与药物滥用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3,24:362-372。10.1007 / BF0219025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7. 格鲁纳鲍姆MF,奥昆多MA, Harkavy-Friedman JM, Ellis SP,李s, Haas GL, Malone KM, Mann JJ:妄想与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1,28(3):742-747。10.1176 / appi.ajp.158.5.74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8. 陈建军,陈建军,陈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与药物滥用的关系。精神病理学杂志,1996,29:95-10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79. 秦鹏,马晓明。自杀风险与精神科住院的关系:基于纵向登记的证据。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5,62:427-432。10.1001 / archpsyc.62.4.427。

    PubMed谷歌学者

  180.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BMJ。[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公共医学中心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1. Goldacre M, Seagroatt V, Hawton K:精神病住院治疗出院后自杀。中华医学杂志,1993,34(2):283-286。10.1016 / 0140 - 6736(93) 91822 - 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2.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精神科住院病人的自杀率:记录关联在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J] .中华卫生杂志,1999,23(3):468-47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3. Mortensen PB, Juel K: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3,32(3):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4. Rossau CD, Mortensen PB: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7(3):355-35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5. Munk-Jorgensen P:去机构化走得太远了吗?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9,29(4):368 - 368。10.1007 / s00406005007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6. Osby U, Correia N, Brandt L, Ekbom A, Sparen P:瑞典斯德哥尔摩县精神分裂症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精神分裂症,2000,45(5):21-28。10.1016 / s0920 - 9964(99) 00191 - 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7. Wolfersdorf M, Keller F, Schmidt-Michel PO, Weiskittel C, Vogel R, Hole G:医院自杀是否在增加?19世纪和20世纪精神病学文献中关于医院自杀报告的调查。社会精神病学杂志,1988,23:207-216。10.1007 / BF0178781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8. 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张建军,等。精神疾病与自杀风险因素的关系研究。《柳叶刀》,2000,355:9-12。10.1016 / s0140 - 6736 (99) 06376 - x。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89. 秦P, Agerbo E, Mortensen PB:自杀风险与社会经济、人口统计学、精神病学和家庭因素的关系:1981-1997年丹麦所有自杀事件的全国登记研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3,32(3):765-772。10.1176 / appi.ajp.160.4.765。

    PubMed谷歌学者

  190. Nordentoft M, Laursen TM, Agerbo E, Qin P, Hoyer EH, Mortensen PB: 1981 - 1997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率的变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32(1):493 - 498。

    PubMed谷歌学者

  191. Burgess P, Pirkis P, Morton J, Croke E:对自杀的精神科服务使用者的综合临床审计的教训。精神病学杂志,2000,51:1555-1560。10.1176 / appi.ps.51.12.1555。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92. 住院病人攻击与自杀行为的情绪反应。精神病学杂志,2003,54:1388-1394。10.1176 / appi.ps.54.10.1388。

    谷歌学者

  193. 王志强,王志强。自杀患者工作中知识和监督的作用。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3,57:368 -371。10.1080 / 08039480310002705。

    PubMed谷歌学者

  194. Saarinen P, Hintikka J, Lehtonen J:躯体症状与自杀风险。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52:391 - 397。10.1080 / 08039489850149750。

    谷歌学者

  195. 柯恩S, Leonard C, Farberow NL, Shneidman ES: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镇静剂与自杀。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64,11:312-32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96. Farberow NL, Shneidman ES, Leonard C: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呼救声。编辑:Farberow NL, Shneidman ES1965年,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78-109页。

    谷歌学者

  197. 法贝罗NL,施奈德曼ES,伦纳德C: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自杀心理学。编辑:Shneidman ES, Farberow NL, Litman R. 1976,纽约:Jason Aronson, 307-324。

    谷歌学者

  198. 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自杀前的精神治疗态度。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8(4):379 - 37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99. J:医院住院病人自杀的特殊性。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31(4):563 - 56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00.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倾向。我们该怎么办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4,25(4):463-473。

    谷歌学者

  201.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临床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编辑:Williams R, Dalby JT。1989,纽约:全会出版公司,第171-183页。

    谷歌学者

  202. 《Volkan V:幼年精神病自我及其命运》,1995,Northvale: Jason Aronson, Inc

    谷歌学者

  203. 精神分裂症继发性抑郁的诊断:对DSM-IV的启示。精神分裂症,1991,17:75-9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04. T: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选择性回顾。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25:185-194。

    谷歌学者

  205. Ramberg IL, Wasserman D:精神科护理中的自杀预防活动:自杀预防教育计划的评估。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28(5):389-394。10.1080 / 08039480410005954。

    PubMed谷歌学者

  206. Tähkä V:心灵及其治疗。《精神分析方法》,1993年,麦迪逊:国际大学出版社,第69-73页。188 - 189, 205 - 216

    谷歌学者

  207. Maltsberger JT:自杀风险。《临床判断的制定》,1986年,纽约:大学出版社

    谷歌学者

  208. Maltsberger JT:走向自杀。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25(5):653-658。c96-uret-tlwx-6lwu 10.1516 / 3。

    PubMed谷歌学者

  209. Ringel E:自杀前综合症。自杀行为与生命威胁行为。1996,6:131-14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0. 《佩蒂·T:在自杀中被拯救的幻想》。精神病学杂志,1998,27:327-33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1. 《反对自己的人》,1938年,纽约:Harcourt, Brace & Co

    谷歌学者

  212. 利特曼R:当病人自杀。[J] .中华心理医学杂志,1997,19(1):57 - 6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3. 迈斯纳:《偏执的过程》,纽约:杰森·阿伦森公司,1978

    谷歌学者

  214. 李建军,李建军,李建军,等。心理疾病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2,24(4):559 - 566。10.1007 / BF0219597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5.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实践指南,第二版。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4,2(增刊1):1-56。

    谷歌学者

  216. 福西特J,莱夫M,邦尼WE:自杀。人际交往的线索。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69,21:129-13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7. 座右铭JA:综合评估自杀风险的方法。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91,21(1):74-8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18. 沃瑟曼D,(编):自杀。不必要的死亡。2001,伦敦:Martin Dunitz Ltd

    谷歌学者

  219. 伯曼AL,(编):案例咨询。Postvention自杀。自杀生命威胁行为。1990,20:187-192。

  220.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自杀行为患者评估和治疗的实践指南。精神病学杂志,2003,11(增刊160):1-60。

    谷歌学者

  221. Schulman A, ha kanson E, michaachimlsen H:精神科病房工作人员的心理支持和病人自杀后的心理解剖。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1,5:337-344。

    谷歌学者

  222. Siris S:自杀和精神分裂症。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1,25(5):387 - 39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3. Khan A, Khan SR, Leventhal RM, Brown WA:抗精神病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治疗患者的症状减轻和自杀风险: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数据库的分析。中华精神病学杂志,2001,31(4):349 - 354。10.1176 / appi.ajp.158.9.144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4. Meltzer HY, Okayli G:降低氯氮平治疗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对风险-收益评估的影响。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5,32(2):391 - 39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5. Modestin J, Dal Pian D, Agarwalla P:氯氮平减少自杀行为:临床记录的回顾性评估。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5,6:534-53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6. Walker AM, Lanaza LL, Arellano F, Rothman KJ:氯氮平当前和既往使用者的死亡率。流行病学杂志,1997,8:671-677。10.1097 / 00001648-199710000-00010。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7. Reid WH, Mason M, Hogan T: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自杀预防效果。精神病学杂志,1998,49:1029-103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8. Munro J, O'Sullivan D, Andrews C, Arana A, Mortimer A, Kerwin R:英国和爱尔兰12760名氯氮平接受者的主动监测:药物警戒之外。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9,17(5):576- 588。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29. Alphs L, Anand R, Islam MZ, Meltzer HY, Kane JM, Krishnan R, Green AI, Potkin S, Chouinard G, Lindenmayer JP, Kerwin R:国际自杀预防试验(interSePT):氯氮平和奥氮平减少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对能力的试验原理和设计。精神分裂症,2004,30:577-586。

    PubMed谷歌学者

  230. Hennen J, Baldessarini RJ:氯氮平治疗期间自杀风险的荟萃分析。精神分裂症,2004,(3):139-145。10.1016 / j.schres.2004.05.015。

    谷歌学者

  231. Nyman AK, Jonsson H:精神分裂症的自我毁灭行为模式。精神病学杂志,1986,(3):252-26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2.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有未来吗?》精神医学,1990,20:253-6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3. 罗宾斯M:精神疾病的精神分析和生物学方法:精神分裂症。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40(4):425-45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4. 心理分析中的情感整合:自我毁灭行为的临床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5(5):363-37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5. 张丽娟,张丽娟。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心理治疗管理技术。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4,15:549-555。

    中科院谷歌学者

  236. 与急性精神病患者的沟通:初步评估。临床精神病学与行为卫生,1996,2:47-50。

    谷歌学者

  237. Weiden PJ:在急性治疗过程中与精神病患者的沟通。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6,(2):122-124。

    谷歌学者

  238. 霍加蒂·格,柯恩布利斯·j,格林沃尔德·D, DiBarry AL, Cooley S, Ulrich RF, Carter M, Flesher S:与家人生活或独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治疗的三年试验。1:研究描述及对复发率的影响。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15(4):357 - 35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39. 霍加蒂·格,格林瓦尔德·D, Ulrich RF, Kornblith SJ, DiBarry AL, Cooley S, Carter M, Flesher S: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生活或独立生活的个人治疗的三年试验。二:对患者适应的影响。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6(4):344 - 34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0. Marder AR, Wirshing WC, Wirshing DA: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新策略。管理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策略。编辑:Bentliff S, de Souza, Rabson J. 2000,伦敦:Arnold, 211-214。

    谷歌学者

  241.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意识与自杀的关系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4,32(3):391 - 391。10.1521 / bumc.68.4.297.56643。

    PubMed谷歌学者

  242. Hesso R:挪威、芬兰和瑞典精神病院的自杀事件。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7,24(2):119-12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3. Currier GW: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床位减少和死亡率。精神病学杂志,2000,51:851-10.1176/app .ps.51.7.851。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4. Salokangas RK, Honkonen T, Stengard E, Koivisto AM:芬兰精神科病床数量减少期间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死亡率。精神分裂症,2002,54:265-275。10.1016 / s0920 - 9964 (01) 00281 - x。

    PubMed谷歌学者

  245. 杨建军,杨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医学杂志,2004,25(5):379 - 379。10.1007 / s00213 - 004 - 1801 - 2。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6. Addington DD, Azorin JM, Falloon IR, Gerlach J, Hirsch SR, Siris SG: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相关的临床问题:一项国际精神病学调查。精神病学杂志,2002,(5):189-195。10.1034 / j.1600-0447.2002.1o458.x。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7.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因素分析。精神病学杂志。1987,76:414-419。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8. Heila H, Isometsa ET, Henriksson MM, Heikkinen ME, Marttunen MJ, Lonnqvist JK: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前因。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17(3):393 - 393。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49. 罗伊A:家族自杀史。普通精神病学杂志,1983,40:971-97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50. Mann JJ, Apter A, Bertolote J, Beautrais A, Currier D, Haas A, Hegerl U, Lonnqvist J, Malone K, Marusic A, mehum L, Patton G, Phillips M, Rutz W, Rihmer Z, Schmidtke A, Shaffer D, Silverman M, Takahashi Y, Varnik A, Wasserman D, Yip P, Hendin H:自杀预防策略的系统评价。《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10.1001 / jama.294.16.2064。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51. Pompili M, Mancinelli I, Girardi P, Tatarelli R:有自杀风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精神病学杂志,2003,10:622-624。10.1046 / j.1365-2850.2003.00658.x。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52. Pompili M, Mancinelli I, Girardi P, Tatarelli R:护士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疾病与健康护理,2004,25:5-7。

    PubMed谷歌学者

  253. 庞皮利M, Mancinelli I, Tatarelli R:全科医生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农业实践,2002,19:221-10.1093/fampra/19.3.221。

    PubMed谷歌学者

  254. 刘建军,刘建军,李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家庭医学中被忽视的问题。中华医学杂志,2004,27(3):648- 648。

    PubMed谷歌学者

  255. 刘建军,刘建军,刘建军,等。家庭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危机,2003,24:181-182。

    PubMed谷歌学者

  256. Harkavy-Friedman JM, Nelson EA:精神分裂症自杀患者的评估与干预。精神病学杂志。1997,68:361-75。10.1023 /: 1025447115067。

    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

致谢

作者非常感谢Alberto Forte, M.D.在论文准备过程中提供的有益建议。作者还要感谢Juliana Fortes Lindau, M.D.和Piera Maria Galeandro, pph . d。

作者信息

作者及单位

作者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莫里吉奥Pompili

作者提交的原始图片文件

下面是作者提交的原始图片文件的链接。

图1的作者原始文件

权利和权限

本文由BioMed Central Ltd.授权发表。这是一篇基于知识共享署名许可(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允许在任何媒体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正确引用原创作品。

转载及权限

关于本文

引用本文

Pompili, M, Amador, X.F, Girardi, P。et al。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风险:从过去中学到改变未来。安·根精神病学6, 10(2007)。https://doi.org/10.1186/1744-859X-6-10

下载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发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1744-859X-6-10

关键字

  • 精神分裂症
  • 氯氮平
  • 自杀意念
  • 自杀行为
  • 阴性症状
Baidu
map